阑尾除了“发炎”,居然还有这些用处!戳→
提到阑尾
首先想到的就是阑尾炎
这个器官除了会隔三差五地发炎
好像也没什么用,毕竟手术切除了
我们也能正常生活
在很多小伙伴的认知里,阑尾就是个没有用还爱生病的器官,阑尾炎也是一个“小毛病”。
但即便在当前先进的医疗条件下,阑尾炎依然有1~5/1000的死亡率,阑尾切除手术仍有1/1000左右的死亡率。如果发生在某些特定人群中,死亡率将比普通阑尾炎增加10倍。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发炎的总是阑尾?哪些人要特别小心阑尾炎?阑尾除了发炎还有什么用?
阑尾又称蚓突,是细长弯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它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并闭锁。
这个“小尾巴”里面是空心的,直接与肠道相连。由于长,容易扭曲或被周围的东西压迫;由于细,管腔像羊肠小道般的狭窄,容易被肠道里的粪块、异物、寄生虫等阻塞,这些都可以造成阑尾腔的梗阻。
而且阑尾是条盲管,一旦梗塞就四面不通,而这时阑尾仍旧不断地向闭合腔里分泌粘液 ,使阑尾腔内压力增高,阻碍阑尾壁上的血液供应,以致破坏了黏膜层,给细菌的侵入打开了门户。
一旦这个器官发炎,能引发腹部剧痛,会让人痛不欲生,据说疼痛等级仅次于生孩子。这样一个小小的器官,竟然能经常引起炎症,差不多每一二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出现过阑尾炎。急性阑尾炎几乎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可以占到普外科的 10%~15%。
医生们碰到急性阑尾炎也没有啥好办法,最直接快速的方法就是切除阑尾。虽然,切除能够解决疼痛,但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仍有 0.1%~0.5%,据统计,仅在 2013 年,全球共有 7 万多人因此丧生。鉴于如此高的发病比例,以及阑尾无用的观念,人们都将“孩子出生时就切除阑尾”视为发达国家医疗先进的代表案例。很多家长,甚至在一些国家,为了避免日后发病,在孩子出生时就“斩草除根”了 !
人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有其作用,只是我们了解得还不够。
在动物世界里,阑尾是食草动物储备分解它们吃下去的植物所需要的细菌的“宝库”。据进化论始祖达尔文推断人体内的阑尾可能是人类祖先曾经用于消化叶子等高纤维植物的器官的退化产物。然而,这仅仅是猜测,对现今的人类这样的杂食性动物来说,阑尾的作用仍然不明确,即使切除掉,也不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因此,很久以来,人们都认为阑尾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无用器官。
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进步,阑尾无用的观念已然被颠覆。这个由盲肠延伸出来的“小尾巴”,大肠中的“死胡同”不仅不是无用的器官,而且还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主任医师马晋平教授介绍,阑尾属于人体的淋巴器官,过去认为阑尾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留下的一段没有生理作用的肠子,不过近年来,这种认知已经被逐渐打破。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医生刘金彪介绍,作为退化的器官,在人类的发育早期,阑尾作为一种淋巴器官,有助于B淋巴细胞的成熟。B淋巴细胞是一种白细胞,大家十分熟悉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就是由它产生的。可见,阑尾对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意义。
来自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表示,以前被认为没有作用的阑尾实际上有用,因为在肠内环境不好的时候,体内好的肠菌正是躲藏在阑尾里。也就是说,阑尾其实是肠道共栖菌的避风港,而这些共栖菌能帮助人消化及抵御致病细菌。
后来陆续的更多有力证据证实了这一点。澳大利亚墨尔本沃尔特伊莉莎医学研究所和法国马赛吕米尼免疫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阑尾还能增强人体抵抗力。阑尾中的固有淋巴细胞能帮助阑尾储备有益菌群,这对维持人体内菌落平衡至关重要。
当人体肠胃感染甚至食物中毒时,阑尾中的有益菌群不仅能够帮助维持这种平衡,也能在肠胃免疫细胞不足时予以补充,对于病菌病毒能起到很好的抵御作用。
我们或许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个曾经被人类忽视的器官,会成为肠道微生物研究的热点,阑尾或其中微生物的健康状态有可能成为人体健康的检测靶点,虽然现在看来还存在着一定的检测难度!
有一些特殊人群,阑尾一旦发炎,很难通过单纯抗感染(抗生素)得到控制。
孕妇因子宫增大,推挤大网膜等腹腔内脏,阑尾发炎后不太容易被局限,炎症蔓延会比较快,出现腹膜炎,孕妇和胎儿都可能受到伤害。因此怀孕期间一旦确诊为妊娠期阑尾炎,应该立即就诊。
老年人阑尾炎发展快,尤其是合并有动脉硬化、糖尿病的患者,特别容易发生阑尾坏死和穿孔,严重感染还会加重原有心、肝、肾等疾病,在感染严重之前,及时手术是最好的选择。
幼儿发生阑尾炎比成年人更严重,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这是因为幼儿的阑尾比较特殊,淋巴组织多而阑尾壁薄肌肉少,当发生阑尾炎后,比成年人肿胀更严重,容易破裂穿孔,年龄越小,穿孔率越高。
而且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在出现炎症时易导致高热抽搐,全身的中毒症状也比较严重。再加上幼儿阑尾炎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比成年人困难,容易误诊漏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下一篇:阑尾炎的症状是什么?有哪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