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得尿结石,莫轻视“小石头”!
肾结石,可以说是个头虽小危害巨大。肾结石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引发剧痛:有网友形容这种痛“像有把刀在钻肠子”......同时尿结石还会引发尿频、尿急等各种排尿问题,严重时还会引起肾衰竭。所以认识和预防肾结石很有必要。
肾结石的形成跟滚雪球差不多。在尿液形成过程中,部分晶体在肾小管中成核、生长和聚集,最后变成较大的颗粒物,随着聚集的晶体数量增多,颗粒物的体积也会变大。
当这些颗粒物体积大到无法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时,就易滞留在肾脏或者肾小管里面,进一步沉积阻塞集合管,从而形成栓塞。发展到这一步时,肾小管的开口被堵住,尿液只能淤积在体内,进一步加剧结石的形成。
所以,结石的本体其实不是石头,而是晶体和各种有机基质(如血浆蛋白、脂质等)的结合体,根据成分可将分为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等。其中,大约80%的肾结石都为草酸钙结石。
结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因大小和位置的差异造成的痛感也有较大差别。一般来说,尿路结石最典型的症状是腰痛和血尿,可伴有恶心、呕吐、膀胱刺激等症状。当肾结石下移至输尿管里,会引起剧烈腰痛,这种现象被称为“肾绞痛”,痛感剧烈甚至可以接近分娩痛。
但如果肾脏结石没有掉到输尿管内或者输尿管内结石引发输尿管通而不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无症状的肾结石也不容小觑,结石对人体的危害仍然是持续存在的,反倒因为其隐匿而需要更警惕,因此建议大家每年体检,定期监测随访,及时治疗。
不爱喝水的人
不喜欢喝水、从事高温工作、长时间憋尿,容易增加患结石的概率。因为尿液产生需要水,当人体水分摄入不足时,自然没有足够的尿液稀释体内的矿物质,结石也就随之产生了。
肥胖人群
合并有高尿酸、高钙尿,或痛风的肥胖者,更容易形成尿酸结石,所以建议肥胖人群在平时生活当中,注意个人体重的控制。
高脂饮食的人
高脂饮食的人也非常容易出现肾结石,现在的生活条件变好了,不少人在平时喜欢大量进食高脂肪的食物,此类食物会阻碍人体内的尿酸代谢,导致尿酸浓度升高,一旦尿酸浓度超过体内平衡量,就容易解析出结晶核,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
1、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尿沉渣检查、化学检验几个方面,在这几项检查中有各自的正常参考值,每一个正常值都是用定性和定量来衡量的。
2、彩色B超检查
B超检查是一种无损伤、再现性好的检查方法。然而,B超在肾结石的诊断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或筛选检查。这是因为B超也存在它的局限性,它能发现肾脏、膀胱内较大的结石,对输尿管上段的结石发现率也可达87.8%,但对于直径小于3毫米的结石则容易发生漏诊。
3、X光片检查
除了做肾脏b超检查之外,也可以借助影像学的手段来判断是否长了肾结石,比如可以进行x光片的照射,如果肾脏长了结石,那么肾脏的影响会出现一些改变,这也是在检查肾结石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之一,可以对结石的特点以及形态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4、CT检查
目前在影像学的检查项目中,除了X光片外,大多会选择进行CT检查,以此来作为诊断肾结石病情的依据,这也是一个确诊肾结石比较重要的检查手段。我们可以通过进行CT检查,来了解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等信息,甚至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结石是否造成了梗阻等情况。还可以发现是否合并有其他方面的病变。因此这种检查手段除了对肾结石的确诊,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还可以有效的指导肾结石治疗方案的制定。
#适当运动
规律生活作息,锻炼身体,培养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可以长期坚持的体育健身活动方式,如有氧运动、球类运动和我国传统健身运动等。
#控制血糖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病因。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及监测血糖,并定期复查尿微量白蛋白等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指标。
#监测血压
应定期监测血压,避免血压剧烈波动。肾脏是高血压损伤的靶器官之一,要定期监测血压及尿常规和肾功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记住多喝水
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尿量,保证肾脏的排泄功能,及时清除体内的钠、尿素等,从而降低慢性肾脏病的风险。
#戒烟
吸烟不仅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对于肾脏来说,吸烟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研究表明,香烟中尼古丁可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改变肾小管功能,加速慢性肾脏疾病恶化。
#控制体重
避免超重、肥胖,既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又有利于预防糖尿病、高血压等可以损伤肾脏的疾病。
#定期检查
如果您有一个或多个高危因素,请定期检查自己的尿常规和肾功能。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肾脏病变,早期干预治疗。
下一篇:输尿管结石都有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