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割包皮大军”来袭,你家娃该不该割?家长都看看
每年暑假不仅是旅游旺季,
更是来医院“割包皮”的黄金时期。
家长们也纷纷开始焦虑要不要把
把自家娃娃带来“挨一刀”。
今天就给大家聊聊“割包皮”的那些事儿。
一、三种类型
男孩的包皮情况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正常包皮
包皮过长:包皮较长,覆盖龟头,但在阴茎勃起或用手将包皮往下翻时,龟头和尿道口能露出。
包茎:包皮长且包皮口过小,阴茎勃起或用手将包皮往下翻时,龟头和尿道口无法露出。
就像下面这样
似乎包皮这种东西生来累赘,被所有家长嫌弃的不要不要的。其实包皮是指位于阴茎前端包住阴茎头(龟头)的那层皮,虽然只有那么几平方厘米,地位却一直非常重要。
它是小丁丁的优质“皮衣”,贴身裁剪,具有超好的伸缩性。说起来,它的功劳可不小:
就像眼睑保护眼睛一样,包皮也保护男孩的小丁丁不受伤害,还能保持它柔软、湿润和良好的敏感性。
包皮的腺体能分泌抗细菌和病毒的蛋白,是身体免疫预防的一道防线。
二、为何“割包皮”又如此流行呢?
既然包皮如此重要,为何“割包皮”又如此流行呢?
这就要考虑“小丁丁”的感受了,毕竟“小丁丁”最舒适的“皮衣”尺寸是:
松弛的时候可以露出尿道口,上翻时可以露出脖子(冠状沟)。
如果皮衣太紧,把丁丁包裹的严丝合缝,在医学上称为:包茎。
这种情况就比较麻烦了:
如果皮脂、尿液渗透到包皮缝隙中去,可能引发阴茎发炎及尿路感染,这就是需要割包皮的情况之一了。这些情况该割,别犹豫!
孩子3岁前属于生理性包茎,如无继发感染等,不需处理。
但如果包皮反复感染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处理,甚至包皮口出现瘢痕,需早做治疗。
包茎的发病机制主要分为先天和后天:
先天性包茎(生理性)可见于每一个正常男性新生儿,健康的新生男婴很少有不是包茎的情况。
到3~4岁时,随着阴茎的发育,以及间歇性阴茎勃起等,包皮向上退缩显露出阴茎头。
后天性包茎(病理性)多是由于阴茎头包皮炎及损伤引起的,这种情况下,包皮口形成的疤痕会导致皮肤失去弹性和扩张功能,不能向上退缩。
并可能伴有尿道外口狭窄,出现尿线细小、排尿困难、反复感染等,这种包茎不会自愈,需要行包皮环切术治疗。
5岁以上的孩子仍存在包茎,根据情况可考虑行包皮环切手术。
三、哪些情况需要手术?
需要手术的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况:
1、病理性包茎:包皮口严重狭小,甚至出现瘢痕性包茎。
2、反复包皮嵌顿:多见于包茎。包皮被翻开后,狭窄的包皮口形成紧束的狭窄环,紧紧地箍住“小丁丁”。
这种情况需要及时送医院,处理不及时,会有“小丁丁”坏死的可能。
3、包皮过长:反复包皮炎和泌尿道感染等。
包茎有哪些危害?
1、继发感染
包皮内皮脂腺的分泌物不能及时清洗排出,就会变成乳白色的“包皮垢”,适宜细菌生长繁殖,这些都可能会通过尿道逆行导致泌尿道感染。
2、影响排尿
包皮口狭小,排尿时包皮鼓起像“水泡泡”,造成排尿不畅,或者复发包皮炎引起尿道外口瘢痕狭窄,造成排尿困难,长期可能影响膀胱、肾脏功能。
3、影响阴茎发育
如果青春期仍存在包茎,阴茎被束缚,限制阴茎增长及变粗,严重者导致阴茎发育不对称,引发阴茎弯曲。
4、包皮嵌顿
由于包皮口狭窄,强行将包皮翻转到冠状沟时,狭窄的包皮口在该处形成一很紧束的狭窄环,使阴茎头血液循环障碍,因而导致水肿、疼痛,即产生了嵌顿包茎。
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糜烂、溃疡,甚至阴茎头缺血坏死。
四、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术前:
1、注意局部清洁,避免局部皮肤感染和泌尿道感染等。
2、采用局麻手术,娃娃术前不需要禁食禁饮。
3、对患儿一般身体状况做初步检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不仅是麻醉手术需要,更是对孩子和家长负责。
术后:
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适量多饮水、勤排尿,术后一周一般可正常淋浴及进行日常活动。
如遇病情变化,如出血、排尿困难、发热等,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暑假是个适合为孩子进行包茎手术的时期,这样既不耽误孩子学习,又能够使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
另外夏季做包茎手术,气温高便于暴露创面保持干燥,相对有利于术后护理,并减少感染几率。